前言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授衔,159位国军将领荣获开国将军的称号。陈明仁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担任国军的中将师长,在长沙起义后,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当时感慨,这是他生命中首次拥有上将军衔。
回到湛江的家后,陈明仁邀请朋友和部下们过来欣赏他的新礼服。那时,陈明仁忍不住感叹道: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从信仰中山先生,进了讲武学校,再到黄埔,经历了无数厮杀,征战四方。那个校长(蒋介石)一会儿给我中将,一会儿又变卦,真是不靠谱。毛主席心胸宽广,教我爱国情怀,让我懂得民族大义,给予我人民的信任,如今还授予我上将军衔,我这一生算是无憾了……”
1985年,湖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跑到各地搜集史料,他们去了陈明仁将军曾经住的小楼,想要收集点遗物。说清楚来意后,陈明仁将军的遗孀萧毅非常理解和支持,欣然同意捐赠一些珍贵的遗物。这些遗物里有陈明仁在55年时授衔时穿的上将礼服上衣、礼帽,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及勋章证书。
接着,她和工作人员闲聊着,回忆起一些往昔事,情不自禁时,她满怀深情地说道:“子良很感谢毛主席!”
心生嫌隙
1947年6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四平攻坚战,聚焦力量猛攻陈明仁守卫的四平街。四平当时是东北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非比寻常,因此蒋介石给陈明仁下了死命令:“务必坚守四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明仁凭靠坚固的工事和空军的支援,与解放军进行了40多天的激战,巷战持续了十九个昼夜,硬是拖到援军的到来。
后来,林彪和罗荣恒下指令,参与四平攻城的部队全都撤回,带着心里的不甘和愤怒离开了满是鲜血的四平。当时,国民党军队接连失败,陈明仁侥幸坚守住四平,立刻在国民党内部赢得了其他将领的尊重。
战后,蒋介石亲自到南京的总统府召见了陈明仁,并公开赞扬他说:“你真是一位有功之将,名副其实的黄埔楷模!”同时,还特意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以示表彰。那会儿,陈明仁简直是风头正劲,备受关注。
后来,湖南解放后,毛主席见到了陈明仁,还调侃地说了一句:
“我觉得林彪打仗可比不上你!”
不过,这事儿可以放后面再说。说实话,四平战役时,陈明仁可是带着“拼命”的心态上阵的。根据史书记载,陈明仁经历了生死关头,从那个阴暗的地下指挥部出来时,真是胡子拉碴,脸上黑乎乎的,连站都站不稳。不过,陈明仁如此拼命,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别人向蒋介石“鼓动”的那些话。
这里提到的“别人”就是刘翰东和陈诚。刘翰东那时候是国民党辽北省政府的主席,他就找陈诚,国民党总参谋长告状。刘翰东指责说,他私自囤积的粮食,还有辽北省政府的粮食,全都堆在四平街火车站两旁的铁轨上。恰好四平街战役的关键就在那儿。陈明仁跟我军对峙的时候,不少粮食都在战火中被毁。由于交通不畅,城里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去抢那被烧焦的粮食。连士兵们也是如此,而陈明仁对此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其二,在四平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期间,他多次去找陈明仁的地下指挥所,希望能得到庇护,考虑在附近安顿下来。没想到,陈明仁完全没有搭理他。可以说,陈明仁根本就不把这个辽北省主席放在心上。
陈诚听了学生刘翰东的抱怨,心里其实也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风头正劲的陈明仁,他并不怎么喜欢。于是,陈诚开始玩一些小手段,把刘翰东的指控添油加醋地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一听火就上来了,大发雷霆,立马给陈明仁下了个撤职查办的决定,留出来的位置让陈诚安排他的人来顶替。后来经过几番劝说,蒋介石才取消了对陈明仁的处分,把他安排了个中将的闲职。
这样一来,陈明仁真是一下子从高处跌到了低谷,连他身边的机要参谋姚奠基都觉得受不了。后来,姚奠基在他的回忆录《跟随陈明仁将军起义的回忆》中提到:
“尽管他是皇恩浩荡的门生,偏偏替蒋介石卖力,打下了不少战功,最后还是难逃国民党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心怀鬼胎
1948年3月,桂系的李宗仁成功当选副总统。为了削弱桂系的影响力,蒋介石免去了白崇禧的国防部长职务,改派他到武汉担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寻求部下陈明仁的支持。到了10月份,白崇禧组建了第一兵团,勇敢善战的陈明仁担任了兵团司令的职务。
与此同时,蒋介石为了制衡新桂系,把国民党老前辈程潜任命为湖南省主席。不过,蒋介石对程潜心里始终觉得不踏实,于是派了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将领,比如黄杰之类的,跟在程潜身边,暗中观察他的动向。程潜也察觉到了蒋介石的这些“眼线”,于是他表面上假装无所谓,实际上则在招兵买马,悄悄增强自己的实力。
陈明仁当上兵团司令后,虽然名义上掌握了军队,但面对解放军那股气势如虹的力量,他也感到无能为力。后来,解放军跨过长江,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一路猛攻,结果陈明仁的部队听从白崇禧的指示,撤退到了长沙,这时他手头还剩下七八万兵力。
白崇禧让陈明仁回到湖南长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桂系的主力单独待在湖北非常危险,只有把湖南和广西连成一片,才算得上是一只完整的老虎。然而,湖南此时是蒋介石的亲信黄杰的地盘,要是湖南被隔断,白崇禧的兵力就会遭受严重削弱。程潜催促陈明仁回湖南时,他立刻答应,毕竟让自己的部队留在湖南,要比让蒋介石的嫡系在那儿强得多。
蒋介石的算盘打得挺妙,他心里琢磨着,陈明仁在四平战役中重创了敌军,共产党肯定会对他恨之入骨。虽说陈明仁不是他的心腹,但总归是同船的蚂蚱。他留陈明仁在湖南,正好可以切断白崇禧的退路,慢慢让共产党把桂系的主力蚕食掉。
陈明仁心里想着,回到湖南了,离白崇禧远了,真是“天高皇帝远”。自己手里还掌握着军队,真是美事一桩,想干啥都能随心所欲。
1949年2月18日,陈明仁到了湖南,见的第一个人就是程潜。其实,程潜早在一个月前就派了自己的人与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私下接触,还向共产党提出了不当战俘的请求。不过,那个时候,他的心里还是波动不安,担心共产党会“说一套做一套”。
陈明仁刚到长沙,还没稳稳当当地坐下,解放军的大部队就相继涌了过来。这时,李明仁猛然意识到,湖南根本不是个安全的地方,这和他之前的设想简直天差地别。此刻,他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接下来每一步的选择都显得极其重要。
他也曾考虑过退路,想着还是别跟解放军的浩浩荡荡的部队对抗了,毕竟前面有先例在那儿。像杜聿明死撑到底,最后成了战俘;而傅作义选择和平谈判,结果反而保住了一切。想到这儿,陈明仁心里不禁一沉,想想自己过去欠下的血债,共产党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呢?
日薄西山
有一天,陈明仁去找程潜,这时候他们俩在湖南,真是“相依为命”啊。聊天时,陈明仁没含糊,直接掏出蒋介石让他监视程潜的手令,严厉地说:“校长对你不放心,叫我来盯着你。”
程潜瞧了瞧手令,轻轻一笑:“你手握军权,我无话可说,随你处置,随你安排。”
陈明仁立刻换了口气,坦率地说道:“我不跟蒋介石走,我听你这位颂公(程潜字颂云)。”
虽然二人聊的时间不算长,程潜却感觉到陈明仁对蒋介石已经有些不满了。
毛主席后来通过程潜给陈明仁写了一封信,内容简单明了。主席以宽广的胸襟说道:
只要愿意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蒋、反对桂、反对美,一切都好说。
陈明仁这会儿还是犹豫不决。主席看出了他心底对当年四平战役被追究的担忧,于是找程潜的亲信聊了聊关于陈明仁的事。毛主席说:“以前陈明仁是和他们一起的,各自划船,都想着怎么能赢,这很正常,我们都能理解。只要他现在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是会重用他的,毕竟他可是个打仗的狠角色!”
不久,陈明仁通过程潜明白了主席的意思,他实在没想到共产党的头头们能这么宽容,不在乎以前的恩怨。不过,光靠几句好听的话、几封信,想要让他改变立场,未免太过理想了。其实,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的确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解放军能够表明诚意,李明灏为主,中央派了一些人组成了个谈判小组,准备进城跟陈明仁坦诚地谈谈。
李明灏的身份可不简单,他曾是陈明仁的恩师。早年间,陈明仁考讲武堂时,李明灏担任教育长,特意破格录取了他。因此,陈明仁心里对李明灏一直感激不已。当他得知共产党要派人来谈判时,心里只想要李明灏这一个人。7月28日,陈明仁特意设宴款待李明灏,夫妻俩轮流敬酒,场面热闹得很。
接下来,李明灏开始切入正题。他先对陈明仁进行了热情的赞美,李明灏说道:“中共非常欣赏你和程将军(程潜)的行动。接下来只要你一声号召,家乡人民就能重获光明。不知道老弟还有什么困扰?”
陈明仁抿了一口薄酒,开口说道:“白崇禧让我炸掉长沙,我可不想背负这份千古骂名。虽然我对共产党有着难以赎罪的负疚,但比起家乡百姓的安危,那真是不值一提。就算以后被降职为平民,我也不愿干这种让人耻辱的事。”
李明灏一听这话,心里在盘算:哎呀,这可是个机会!
接着,李明灏以理服人,用情感打动地问:“跟共产党之间的仇恨,跟傅作义比起来,你觉得哪个更深?”
见陈明仁没说话,李明灏抓住机会,一边给李明仁倒酒,一边说道:“我这次是代表毛主席过来见你的。他对你很看重。你投降了,官职只会更高。毛主席也提到,咱们都是老乡,能好好谈谈。”
陈明仁把李明灏倒的酒一口喝光,随即表示愿意把长沙起义的事拿上日程。
不久,李明灏和陈明仁开始讨论和平的事,消息从长沙传到了广州。蒋介石得知后,气得火冒三丈,真有些懊悔当初把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陈明仁。现在想施压已是不可能了。不过,蒋介石心里暗想,陈明仁毕竟没刚到长沙就反水,可能是共产党在捣乱,搞些假消息来搅局。
心里想着这些,蒋介石自言自语:“我觉得还是派人去劝劝他,再给他写封信。”
7月30日,蒋介石已经通过情报获悉程潜投靠共产党一事,随即决定辞掉程潜的所有职务,任命陈明仁为湖南省长,兼任湖南绥靖总司令。与此同时,白崇禧也给陈明仁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程潜有不轨之心,要求陈明仁想办法解除程潜手中的武装力量。
可陈明仁一直没啥反应,这反常的情况让蒋介石心里有了疑虑。他决定派自己的心腹黄杰等人飞赴长沙,劝说陈明仁反抗共产党。不久,黄杰他们到达后,陈明仁派车把他们接到了省府大楼。
双方见了面,寒暄了几句,黄杰就把蒋介石的信递给了陈明仁,信中提到:
“子良啊,你的光辉成就要好好珍惜,这是中正对你的信任。那些投靠敌人的人,咱们可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必要时得忍痛割舍,严厉惩处,然后您回到湘西安守。我会在四川支持你。子良,要坚守长沙,和共军拼到底,用‘四平精神’再创辉煌!”
读完信,陈明仁心里凉透了。蒋介石如果不提四平,倒还好,一提到四平,陈明仁就觉得心里别扭。记得当初蒋介石把他捧得高高的,结果后来又摔得粉碎。现在居然还想利用他,真是太无耻了。眼下的情况不太乐观,凭他那七、八万的兵力,根本不可能跟解放军的大军对抗,这就像是鸡蛋碰石头一样。
此时,陈明仁的脸色已经变了,然而天上飞的黄杰还是在那自顾自地说那些让陈明仁誓言效忠蒋介石的话,听得让人特别烦躁。为了解决黄杰他们,陈明仁灵机一动,决定让副参谋长虚报情况,说机场附近发现了游击队,这招一出,吓得黄杰他们立马灰溜溜地撤了。
弃蒋投明
至此,陈明仁对蒋介石彻底失去了信心。可是,为了推动长沙的和平解放,他表面上依然不能与蒋介石撕破脸。在公开场合,他还是得继续表现出反共的姿态。随着长沙和平解放快要进入最后阶段,陈明仁和程潜给中央发了一份秘密电报,提出了两条要求。
他们的第一个要求是“希望能够保留兵团司令的位置,好让他们有机会洗清冤屈,立功赎罪”。很快,中共中央军委回应,答应“陈明仁依旧保留兵团司令的名义”。不久后,陈明仁和程潜再次给毛主席等领导发了一份电报,提出的第二个要求是希望能够成立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军政委会和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这个要求有点奇怪,但毛主席眼光独到,立马就同意设立这两个临时机构。就这样,1949年8月4日,陈明仁在长沙高举义旗,发布起义通电,宣布:
“正式脱离广州政府,从今往后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投身于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一起行动。”
陈明仁和程潜发起通电起义,白崇禧当时真是惊呆了,没想到陈明仁会投奔共军,毕竟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仇恨。就在这时,毛主席在西柏坡兴奋地挥笔写下:
诸位带着三湘英豪,抛开反动派,投身人民革命,义举响亮,真是全国人民欢迎。远望湘云,特此致以祝贺。
接下来,陈明仁、程潜带着十万民众,在小吴门楼前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1949年9月3日,陈明仁、程潜等人收到了毛主席的电请,前往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一到北京,他们就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到了9月19日,毛主席特地邀请陈明仁、程潜等人一同游览天坛公园。
期间,毛主席主动提出要和陈明仁单独拍张照片。照完后,主席关心地问:“子良将军,现在外面流言蜚语满天飞,说你被我们软禁了。你可以把我们俩的合照分给你的黄埔同学和亲朋,只要送得到的,尽量发一张。你觉得需要洗多少张?”
陈明仁说:“洗十打就行。”
毛主席摇摇头,笑着说:“这可不行,得洗个50打!”
后来,在中南海菊香书院,毛主席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在讨论晋升时,他说:“那三位,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还在军队,都是兵团司令和军长,得评上将!”
小结
起义进一步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陈明仁的反蒋起义思想和决心形成,经过了一段相对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他个人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巨大感召起了关键作用。